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为什么有闰月

为什么会有闰月?

这要从我国的传统历法农历来解释。我国的农历,是以阴历(夏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合历。

我国农历是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而形成的历法。

阳历和阴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是由不同的观察点形成的。而干支历法和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历法。

阳历也叫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个太阳回归年用时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天数计整,一年12个月,所以平年365天,四年一闰,闰年366天。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

干支历,又称节气历或中国阳历,是一部深奥的历法。它是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年长即回归年,一节一中为一个月。干支历通过天干地支论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内容。既管年又管月,兼具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黄道面划分出来的,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与太阴月相无关。它又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公历的月长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干支历的年月日均由天象决定,无需通过人为调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规律的一部历法。目前,干支历依旧流行于万年历等书,用于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

阴历是月亮历,也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阴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月亮圆缺一次,周期是29天12时44分,所以阴历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年有时有七个大月,一年十二个月是354天或355天。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阳历年与阴历年之间的天数,于是产生了阴阳历,即农历。方法是在历法中加入二十四节气以及“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农历闰年多一个闰月,因此一年有383天-385天,而农历平年一般有353天-355天。从而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因此这种历法既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

置闰规则为使用冬至作为计算的起点,从甲年冬至所在历月到乙年冬至所在历月(不含)之间,如果只有十二个朔望月,则设为平年,不置闰。如果出现十三个朔望月时,则从甲年冬至所在历月之后起算,将第一个不含中气的历月,设立为闰月,称作闰年。

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其实二者还是有差别的。阴历的时间和阳历相比,每年大约差十一天。如果完全按照阴历来,可能不出五年,我们就要在夏天过春节了。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因为中国的历法中有一项伟大的发明叫“置闰法”。

“置闰法”,是我国古圣先哲的伟大发明,它完美的把阴阳历法统一在一起。

这就是我国农历中为什么有闰月的原因,这其实是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一项发明。

我国的历法比较特殊,同时采用了阴历和阳历两种历法。

阴历又称农历、月历或汉历,是以月亮绕地球公转周期制定的历法,用于指导时间计算,春节、端午、中秋这些节日就是依阴历制定的。阳历就是指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制定的历法,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立春、清明、冬至这些节日就是依阳历制定的。

阴历一个月大约29.5天,12个月下来只有大约355天,比阳历365天少了10天。所以阴历大约每3年就会比阳历少了约30天,为了防止差异过大,需要通过闰月的方式把这30天补上。

如何确定闰哪个月呢?

方法也很简单,当某一个月里面只有一个节气并且它的顺序是单数时,这个月就为上一个月的闰月。比如2023兔年的第三个月份里面就只有清明一个节气,顺序是五,所以这个月份就是二月的闰月了。

也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个视频哈:

农历为什么要闰月?闰月的来历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dhaitang.com/baike/10466.html

(0)
上一篇 2023-02-24 13:29
下一篇 2023-02-24 13: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