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粤明谈童瑶陈数

《谁说我结不了婚》又一次暴露内娱剧作的致命短板:不缺好演员、缺好剧本好故事。

坐拥靠谱阵容、翻拍了一个奇怪的四不像。

这类“婚恋+职场”类型的都市剧,向来是重灾区里的重灾区。不能像言情剧一样靠CP感遮掩逻辑漏洞,也无法达到正剧的严肃标准,两头不靠、两边摇摆。

有着看似真实的现实映射、也有着看似有温度的热点探讨,但故事陈旧、套路沉浮、桥段单薄。

一望无际的槽点里,最要命的核心问题就是没有好故事。

根源本质内容不好看,在电视剧漫长的体量中,一切“人保戏”都是伪命题。

一,不上不下的尴尬模式。

看完六集,舒心酱最大的感觉就是心好累,实在、万分、绝对追不动了。

潘粤明、童瑶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陈数、袁文康、王阳也都是演技派,然而把这些人凑在一起翻拍一部高分剧,“强强联合抄作业”效果却这么无聊。

当严肃题材看、不够有深度,当消遣乐趣看、又不够有意思。

剧中潘粤明教童瑶所谓推拉大法,我们暂且不讨论他教的这一套“伪装真实的自我、为利益而欺骗”的模式价值观上是否正确,单论他这一套是否可行。这也完全是个大坑啊。

原本画风很正常的老同学聊天,被他更改成了一场类似Pua的油腻幻想现场。

好端端说着话、女生一言不合就伸手指盖住对方的嘴唇。

请问你们对这样暧昧又挑逗的动作究竟有什么误会?这是要把多年感情培养往一夜风流的路子上拐吗?另外这位小姐姐要不是看你漂亮当时就报警了。

角色大到逻辑动机、小到语言细节,都有些立不住。

二人发生纠葛的基石,一边是男主需要女主当研究对象,另一边是女主需要男主当军师。

乍看之下,这样的双边互利需求似乎很合理,问题在于剧作的进度条和“看起来合理”完全不是一回事,首先细节上非常牵强,其次二人从互利互助转向有好感的情愫动态变化非常生硬、跳脱。

潘粤明饰演的教授魏书,需要二十个研究对象,童瑶饰演的程璐是他好不容易挖来的最后一个,符合“大龄单身、自我感觉良好、无恋爱史”的条件。

魏书晒出一番奇形怪状的“恋爱”理论,女主居然愿意收他狗头军师、让他帮自己追学生时代的初恋。

从女主误会男主是推销人员、因此恶意满满,到此后她三言两语就被忽悠,整个流程里都充斥着为戏剧冲突而冲突的廉价牵强质感。

这就又涉及到剧作类型的问题。

偶像剧中比这更牵强的桥段比比皆是,但言情剧的卖点本质上就是一套和真实婚恋情形不相同的“真爱至上”“二十四孝、家财万贯、貌比潘安好男友”设定,发糖发玻璃渣就能让观众觉得“逻辑不重要”。

(其实不是逻辑不重要,是既然无法兼顾逻辑、那能好好发糖也勉强可以)

《谁说我结不了婚》这样聚焦大龄单身女性婚恋题材的剧作,半只脚在现实类型都市时装剧的领域里,半只脚讲究着“真实的婚恋市场现怪状”,半只脚又贩卖着牵强的因果,质感很怪异。

如果不是潘粤日月老师一头卷发上线的蜜汁萌感往回狠狠拉了一波好感,如果不是对童瑶还带着国民姐姐宋运萍滤镜,真是一言难尽。

更要命的是,剧中大篇幅重头戏浓墨重彩写职场,一言不合就加入“悬浮职场剧”大军。

二,职业戏份依旧悬浮。

剧中女主角程璐的职业是编剧,编剧写编剧的故事最对口了吧?

答案也有些出人意料。

童瑶饰演的编剧,检查手底下小朋友们的功课,念了一段标准的百科内容、指出其中知识点有错误。

“一六二四年荷兰人制造了一艘木制潜艇,能在四到五米深的海底潜航好几个小时,这是最早使用的潜水装置”。

用纠错来表达人物工作态度认真、知识渊博,写这个桥段的思路很好理解;但让人很疑惑,这是剧本台词还是《儿童百科全书》?

三,编剧“边缘”制。

《谁说我结不了婚》中演员的表现都没问题,但角色不够立体、动机不够合理、故事线不够吸引人,换句话说是编剧导演幕后团队的问题、不是幕前演员的问题。

“朱宙”为虐组合有多可怕,大家已经看到了。

鲜肉当道天价片酬、念一二三四五当台词、过度胡乱使用替身的时候,人人哭着喊着要好演员,如今这一整部剧里全都是好演员,但你发现了吗,没有好故事好角色,对好演员来说同样是消耗。

特别消耗他们在难得的好角色里累积起来的观众缘和好感度。

演员也很难吧,很多人都愿意降低片酬接更有品相的好角色、甚至打破头争着抢着做,但哪有那么多好本子好角色给他们抢。

剧本明明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本源之本,但你看看拥有姓名的编剧有几个?

隔壁那套“编剧中心制”,羡慕不来,咱们这里可能是“编剧边缘制”,很边缘化。

未必是编剧能力不够,而是编剧这个角色在产业链条中的话语权被严重压缩。

某些时候,一个本子各方都想改并且可以改,编剧团队甚至换过几波。

在各方利益博弈之下,成品能是“不出错的大部分人认可的大路货”、就已经要烧高香了。

加一些品牌植入内容当然不会伤筋动骨,但万一遇上演员自带编剧进组改戏(不是说这部不要误会),又找谁说理去。

想要好剧本好故事,但行业给了编剧们充足的资金和待遇保障了吗?

对比下主演和编剧的收入,大概能实锤“编剧边缘制”了吧。

《传闻中的陈芊芊》能以黑马模式杀出重围,剧本非常核心,沙雕画风、反讽谐谑模式是本质关键。剧作火了以后热搜话题基本围绕着男女主角进行,编剧几乎没有姓名。

从本质上说,某些社交平台就是以明星流量为基石的;未必是众人有意遗忘大功臣编剧,而是这套体系天然会过滤幕后人员、聚焦男女演员。

剧里镜头、剧外花絮、胖了瘦了帅了美了都能轻易撬动热度,编剧则很难在这样的传播模式里拥有存在感。兴风作浪的于正要搞那么多事情才能拥有热搜,性质完全不同。

曾经最接近“伪”编剧中心制的模式,可能是大IP模式。

大IP模式的优势其实未必在于“自带粉丝”,大IP其实意味着这个故事曾经被大规模认可,被验证过是有趣的、好看的、吸引人的。

但网文的密度体量、呈现模式、流行周期都和影视剧完全不同,某些IP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身质量堪忧,某些IP内容很精彩、影视化团队出岔子,总之翻车的例子很多。

好看的小说和“优秀的剧本”之间看似差不多,其实精细活隔了好多个步骤。

让编剧们在生产链条中拥有更核心的话语权,才可能催生更良性更充裕的剧本创作氛围,才会有更多不拖累好演员的好故事。

如今的寒冬形式下,能活下来已是万幸,拿什么妄谈“好”?

潘粤明谈童瑶陈数图1

主演年龄大都是80后,而且都是实力派的演员。这样的阵容搭配更好,不像现在的大多数网剧,泡沫剧,没啥内涵。而且他们的年纪也比较符合剧里的人物设置,有类似的经历,演起来更游刃有余。

看剧时也有网友在评论说这部剧CP感极强,其实我也说不上来。我通常不在意这个,可能是因为更关注整体故事情节和他们的个性发展吧。而且我发现很难适应他们谈恋爱的方式。在一开始魏卷卷教程璐推拉的恋爱方式,我觉得,大致是这么回事儿吧,但是让女方掌握主动权,控制对话的进程。我忍不住怀疑,男方也是差不多年龄的社会人了,会无知无觉被掌控?套路比较深啊。可能因为我没遇到过这种事情,不太能理解他们这一波操作吧。 有些时候,我觉得他们有点儿用力过猛。比如田蕾偷偷通知刘总和他老婆这段儿,后来好像当面还找出刘总其他方面的证据。我当时会觉得事情做得有点过,也许还是我涉世未深吧。

总之,无论从这部剧的演员阵容还是故事情节设置,我感觉很值得欣赏。

潘粤明谈童瑶陈数图2
潘粤明谈童瑶陈数图3
潘粤明谈童瑶陈数图4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dhaitang.com/baike/11622.html

(0)
上一篇 2023-04-07 13:26
下一篇 2023-04-07 14: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