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阴阳相合,万物生生不息;男女夫妇相亲,子孙代代繁衍。男婚女嫁,乃天理人欲之正事,亦为人生终身之大事。古者以婚礼为众礼之本,上下长幼,人伦之序发端于斯。虽然各地的婚俗各有细节,这些细节也会随着时代的流转而嬗变,但始终不变的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那浓郁的生活情趣和喜庆气氛,无疑是最具特色的民俗风情画。婚事作为农村红事的代表,最为讲究的就是喜庆气氛和趋吉的细节。
嫁女和迎娶,是过去婚俗六礼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隆重的吉庆的环节。寡妇不送亲,就是反映了人们的一种趋吉心理。因为婚姻作为爱情的归宿,大家都喜欢能够白头到老,所以参与送亲迎亲的人员,必定要有所讲究,不仅寡妇不能送亲,参与人员最好是儿女双全,父母健在,这样才算圆满。在我们当地,结婚趋吉的讲究也非常多。这里晏子大体介绍一下我们这里的结婚礼俗。
结婚之日,男方家张灯结彩,门贴喜联,沿来轿之街张贴“喜”字贴,宾客盈门,以待新人。新郎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起轿前,先由两个男人熏轿,用一面镜子、一本历书向轿内幌照几下,用以驱邪。接新娘的轿子必须由一个父母双全的幼童坐在里边压轿,手里提一把茶壶,俗称“提茶壶的”。茶壶之中,装清水少许,豆腐一块,上插蝙蝠形红绒花一朵。豆腐与蝙蝠,象征双福临门。茶壶上盖四方红罗一块,罗与乐音略同,象征终身快乐!
花轿至女家,女家以茶酒款待娶客,并把准备好的“子孙碗箸”放在娶客面前,请娶客带给男家。此时男家的娶亲太太就把“提茶壶”的幼童所带来的红绒花及四方红罗交与女家的送亲太太,女家再请亲友中的女眷二人,一共四人分持红罗盖头的四角,先在新人面前四人传递,嘴里说:“四季平安,百年好合,白头到老,吉祥如意”等吉利话。然后把红绒花给新娘戴上,再把“红罗盖头”盖在新娘头上,等待上轿。
起轿前,新娘父母必对花轿详加检查,以策安全。起轿后派新娘的兄弟二人随行于花轿两旁,俗语叫“扶轿杆”。同时也请送亲太太及送亲官客一同随轿“送亲”。新娘上轿的时候,必须有人逐次接铺红毡,使新娘足不沾地。新娘在轿内无论冷热,头上的“盖头”都不许摘去。
陪新郎到女家娶亲的两个男子,俗称“毯迎客”,多由本家本族长相好、有口才的青壮男子担任。娶亲途中若遇白事(殡丧)、枯井、怪石等,毡迎客便手执红毡遮挡“辟邪”。新娘兜里有时会装点葱和蒜,希望途中不吉利的事都能被“冲散”。陪送新娘的两个青壮男子称作“送亲客”,亦称“送闺女”的。
花轿到新郎家,由两傧妇扶新娘出轿,新郎以彩带导引新娘,踏地毯,跨马鞍,走火盆,进庭院,先拜天地,后拜高堂(新郎父母),再夫妻互拜,然后入洞房。新郎新娘入洞房后,并排坐于炕上,互换酒盅,称“坐床换盅”。再是由迎傧妇导引新郎新娘用筷子翻吃4碗碗底放有枣、栗子的面条,俗称“下马面”。先翻出放有栗子的那碗面条,预示着生男孩;先翻出放有枣那碗面条,预示着生女孩。接着就是饮“交杯”酒。
现在,女方都要有伴娘,男方都要有伴郎,这些伴郎伴娘不仅要长相好,更重要是属相要相合,还要父母健全,家庭和睦。婚礼结束后大宴宾客,天快黑时要钉门帘,订门帘也是婚礼趋吉活动的一个高潮:
钉门帘 的人要能说会道,一边挥着斧头,一边要念念有词:“一钉金,二钉银,三钉顶出个聚宝盆”等等。 门帘钉好后,钉门帘人掀起门帘,又高声念道:掀开门帘瞧一瞧,金柜银箱满洞房;大红门帘七尺长,一对金钩挂两旁;中有游龙来戏水,来年生个状元郎。再慢慢把门帘放下,接着道:大红门帘落地拖,一对凤凰来做窝;凤凰不落无宝地,千年媳妇万年婆。
总之,婚礼是人生中最为喜庆的事情,所以必须讲究吉利,对于家庭不睦、家中有横窝或者夫妻不全等让人有不好联想的亲朋,一般此日要尽量回避,特别是家中有孝的人,尽量不参加婚礼。参与迎亲和送亲的人,首先要家庭和睦完美,其次要长相拿得出手,同时还要属相相合,一切求吉趋吉活动,都集中在百年好合、夫妻恩爱、多子多福等美好意愿上。
我们这里的农村嫁女寡妇不可送亲,你们那里送亲有何讲究?结婚嫁女。我们这里的讲究有很多。
我们这里的农村送亲是非常有讲究的,寡妇和离过婚的人不能送亲、怀孕妇女不能送亲、就连二婚妇女和上了年纪没有儿女的人也是不能去送亲的。这些都是封建社会留下来的老传统、老观念、老规矩,但农村嫁女到现在依然遵循着。
毕竟姑娘出嫁是终身大事,为了新婚两人幸福美满,为了图个吉利,沾个喜气。姑娘岀嫁必须是找儿女双全,双亲和公婆健在的婶婶伯妈等所谓命好有福之人送亲,其寓意也就是希望,新娘成亲以后可以儿女双全且双方父母健康长寿!这也是对新婚夫妇的一种良好的祝愿吧,
虽然现在是新社会,已经没有以前这么多讲究了,但是农村嫁女依然遵循着以前的老传统,老规定,想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还是依着老祖宗传下的道路走吧。不知道大家家乡是如何做的,欢迎朋友们也能告诉我。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dhaitang.com/gonglue/3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