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过年有哪些特别的年俗

我为写了一篇文章。

《盘它:那些记忆中的年俗》

全文如下:

我的老家,位于山东省靠近沂蒙山区的一个小山村里。

明天就是年三十了,我准备盘一盘,那些记忆中的年俗。就从小年盘到正月十五吧。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小年要祭灶,要买麦芽糖的糖瓜,甜嘴黏牙,希望灶王老爷上天多说好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腊月二十四,扫房扫屋打扫卫生的日子。

腊月二十五,白天赶年集,从早晨到傍晚,年前最后一个大集,所有的东西,该买的必须在这一天买齐了。到了晚上要做豆腐,穷的人家有时候两三家合伙做一包豆腐。

腊月二十七,一般人家要做炸货,炸鱼、炸肉、炸藕盒、炸丸子。基本上从早上准备,到傍黑天开始炸,晚饭可以先吃上一顿尝尝,换人不换锅,一直炸到夜里才能罢休。

腊月二十八,早上发面,晚上蒸馒头,也有人家晚上发面第二天再蒸馒头的。但是,有孩子的人家,大人都会趁着夜晚干活,说那样不用打岔停下给孩子们做饭,更容易一气呵成,活干的痛快!

腊月二十九,这一天从上午到下午就是煮肉,然后用肉汤煮杂货菜。一天都是肉香四溢,小时候这一天是记忆中最美的一天,连晚上做梦都是满满的肉香啊!

对了,这晚上还有一个全家总动员的大工程,那就是洗澡!嘿嘿!

重头戏终于到了。

年三十,一大早,家庭主妇就开始把昨天晚上换下的衣服洗一洗,除了干活的母亲外,一家其他人都穿上了新衣服。男主人要打浆糊,贴对联,还要把过年要烧给祖宗的火纸打一打。

最早有专门打纸的一个刻了铜钱模样的,擀面杖一般粗细,一拃长短的一个东西,打纸也叫印钱,所以需要拿个小锤子打一下,在厚厚的火纸上印一下。

可是后来就不打纸印钱了,只拿一张百元钞票在上面比划比划,就当是印钱了。省了不少事,也少了孩子们的乐趣。

忙到快中午,这时候就要摆供品了,供品菜的个数是有讲究的,三、五、七、九,必须要单数,表示阴阳不同。

一家人准备请家堂了。

在堂屋的八仙桌上,供品摆好以后,还要摆上排位,筷子,酒盅,最前面放香炉。

这时候,需要家里当家的到大门口念叨一番,恳请各位先人回家过年,还要在大门外烧纸恭迎,点着一大缕香,焚香为敬,领着祖先们的神魂进门,把香分开,插大门外砖缝里一根,一路到正房路上也要插几根,最后留三根香,进屋插到早就备好的香炉里,意味着祖先到位就坐。然后烧水冲茶,供水供茶!

请祖仪式暂告一段落。可以开始做饭准备吃中午饭了。从此以后,直到年初二吃过午饭后送走家堂,每次吃饭前,做完菜都要先上桌供几分钟,让各位祖宗先人先享用一番香火,然后一家人才能端来吃饭。整个仪式做下来,一番敬畏之感油然而生。

人活一世,总是该有颗敬畏之心的!敬天敬地敬鬼神,畏天畏地畏自然。一个心怀敬畏的人,做事一定有底线,做人也不会坏到哪里去吧。

许多时候,人没有了敬畏,没有了信仰,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到了夜里,就是除夕之夜了,这一夜,小孩子们不再被崔睡,可以提着灯笼,穿着新衣服,呼朋结伴地挨家挨户先穿个小门。其实也不停留,就是热热闹闹聚人玩,人聚的越多越兴奋!

欢声笑语中迎来夜里“发钱粮”的鞭炮声,从村里第一声鞭炮响起,便各自归家,吃夜里的水饺,稍稍休息或者继续守岁熬夜,随便!

年三十这天夜里,整个村里彻夜灯火,孩子们可以欢乐闹腾,成人也可以稍加放纵,打扑克,或者拉闲呱,谁也不加管束,只要别忘了近子夜的时候回家吃年夜饭即可,祖宗看着呢,也不能闹的过分。

在我们那儿,三十晚饭可以鸡鸭鱼肉地吃,但子夜这顿饭,却是要吃素馅的水饺的。水饺馅子以芫荽豆腐最佳,意味着“淹岁都富”,当然其他菠菜豆腐拉,韭菜豆腐拉也可以–我小时候过年是没有韭菜的。大都是白菜豆腐或者萝卜豆腐之类的。

当然,子夜吃水饺也要上供,吃完了还要烧好多好多的烧纸,意味着给祖辈先人香火钱。

吃过年夜饭,可以继续守岁,也可以休息一下。这时候,孩子们往往熬不住了,就剩家里的一两个大人,可能某种情绪上来了,就默默地守着家堂桌子,剖析安慰自己一番,期盼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年!

大年初一,一大早起来,洗刷吃饭,这一天按旧俗是不干活不刷碗不倒水不扔垃圾的,总之,各种不干活。但是,家里有人吃饭总有人干活啊,实际上是,父母在干活,而什么都不能干是对孩子说的,可能寄托了劳累一年的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吧。

这一天,要拜年,要说好话,不能说不好听的话,不能吵架,所以,人好像一下子都变得文绉绉的样子,与平时截然不同,特别好玩。

我小时候,拜年是要磕头的。老一辈往往根据小字辈磕头的态度是敷衍还是实诚来鉴别一个人。淳朴的人自有他的看人之道,真是人老成精啊!

初一拜年磕头,能挣到好多糖块,记忆中,再也没有比那种硬硬的水果糖更好吃的糖了。后来的各式花样的糖我几乎都不吃,觉得少了一种纯粹的糖味。

年初二,就在孩子们对过年的恋恋不舍中到来了。小伙伴们往往聚在一起说,呀,这两天怎么过的这么快呢?要是天天过年就好了啊!

但是,吃过午饭的初二啊,好戏接连上演–送家堂!

每一个家族都联合起来一起送家堂,这时候,张家李家王家相互暗暗较量的时候到了!

送家堂一般在离村里住家远些,而又不怕烟火的河道里。家家端着簸萁,里面满满的火纸,那是给祖宗先人的上路钱。还要提着水桶,里面抓把麦糠,那是饮马水。后头跟着家里其他人,有男丁的抗跟长竹竿,上面缠着长长的鞭炮,大的、小的接到一块,力求放的时候声音又响时间又长。

烧纸磕头,大声给祖宗送行。当“磕头”的声音响起来,乌压压一群人一起下跪,一起磕头,那是颇为壮观的一个画面啊,太美太壮观!

很有喜剧色彩的是,好多孩子分不清是不是自己家,也会跟着别人家磕头,当然,好朋友都是需要同甘共苦的,给你家磕头,你也是要跟着我家磕头的。

初三,出嫁的闺女回娘家。不管年龄有多大,只要娘家有人,姑奶奶回娘家,都是贵客。至于有多贵,就看你平时对娘家人怎么为人。所以,我们那边,懂事的姑奶奶是很讨好娘家嫂子和弟媳妇的,生怕没有娘家可回啊!

当然,这一天也是叫没过门的媳妇去婆家的日子,既让女孩子提前了解婆家人的品行,也给未婚男女提供相处的一个机会吧。

正月十五前,天天都是年。初三到十五期间,主要是走亲访友的日子。年景好的时候,村里有时候会请戏班子唱大戏,又是一个走亲戚的好借口。

……

过年的事情,不知觉中竟然写了这么多!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少了过年的味道每人抱着一个手机,没有了过年的兴趣。

人活一世,可以清贫,可以粗茶淡饭,但只要有乐趣,有盼头,有脉脉温情,就拥有了最大的前进动力!

小时候的记忆里,盼望着过年。二十三祭灶,年来到,妮儿要花儿,小伙要炮。做位男孩子的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买100响或者200响的鞭炮,然后拆成1个个的,手里拿着香,或者问大人要香烟,1个个的燃放,那种场景,那种感觉,相当的怀念。(如果你有相同的感受,那么现在应该人到中年了,同意么?)腊月23晚上吃面条,放鞭炮。然后到二十七,开始蒸馍,备年货,二十八贴对子(春联)。腊月三十应该是最期待的,从下午开始,村里开始陆续听见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吃完饺子,一家人围着火炉看春晚,炉子上烤着1个个的花生,等电视里开始有戏曲舞蹈节目时,那就是尿点,到12点钟声敲响,陆续的鞭炮声再次响起。初一 中午家里团员饭,初二去外婆家走亲戚,然后就是赶庙会,一直等到过完正月十六,这年才算过完。一切都是美好的回忆。。。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dhaitang.com/gonglue/6287.html

(0)
上一篇 2022-12-28 12:07
下一篇 2022-12-28 13: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