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 “乞巧节”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今天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七夕节。
在中国古代,农历七月初七日夜晚,气候温暖,草木留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也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最唯美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看重的日子。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每逢此节,女子们穿针乞巧,好不热闹。
《风俗记》中载有:“七夕,牛郎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的浪漫故事。
文人墨客更爱借此为题,频出佳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辛未七夕》李商隐)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秋夕》杜牧)
农历七月初七,不仅是七夕佳节,也是个非常吉利的日子,「七」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古人云:“初七日勿想恶事”。
七月初七与道教
农历七月初七,大多数人或许只知道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但这更是道教的一个重大节日。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
【推荐一个优质的公众号】
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可见,无论是女子的穿针弄巧还是墨客的浅唱游吟,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七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
而这天,是道教三会五腊日三会日的中会日,对中国古代广大的读书人而言,也是个重要的节日——魁星诞、晒书节。
七夕为道教中会日、道德腊日
早在东汉时,道教就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初七日为三会日的中会日。
三会日是早期正一道道民聚会的三个日子。在此三日里,道民须赴本师治所,道官宣讲科戒,接受三官考核功过,以定受箓之等次。
七月初七又是道德腊日。道经记载此日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校定生人骨体枯盛,腊日宜修斋,祭祀,诵经忏悔,总的来说,是一个宗教意义浓厚的日期。
此外在我国一些地区,还有七夕取水的习俗,七夕水为天河水。
据载“(七夕)取河水、井水贮瓮,经久不变味,取新汲井水贮之,以备和药,经岁不腐,谓之“神仙水”,有功于人。”
七夕水不仅仅名字异于常水,其水质也不同寻常。
人们取七夕时节的水或饮用,或清洁身体,或为药饵,用来和药,还用来酿酒,制醋造酱等等,用途甚广。
一个习俗能长期流传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七夕水是否真的如此清凉解毒且经年不腐?感兴趣的不妨试一试。
七月初七日为魁星诞
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地祭拜,期盼夺魁高中。因此“七夕”保持了最早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魁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道教中主宰文运的神。魁星信仰盛于宋代,是古代读书人于文昌帝君之外崇信最甚的神。
文昌帝君,元明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对于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渐普遍。旧时每年二月初三日为文昌帝君神诞之日,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或吟诗作文,举行文昌会。
农历七月七,为魁星诞。
唐宋时,状元高中,有“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誉。
蒲松龄《聊斋》也有一篇关于“魁星”的故事:“郓城张济宇,卧而未寐,忽见光明满室。惊视之,一鬼执笔立,若魁星状。急起拜叩,光亦寻灭。由此自负,以为元魁之先兆也。后竟落拓无成,家亦雕落,骨肉相继死,惟生一人存焉。彼魁星者,何以不为福而为祸也?”
可见在古代,读书人为保佑自己考运亨通,拜魁星成了一种民间信仰。
七月初七晒书节
关于古人晒书,有一段故事。
某日,苏东坡饭罢,敞着肚皮躺在院落中。他环顾身旁的侍女问:“我肚中何物?”
一女说是文章,东坡不以为然。
又有一女说是智慧与见识,东坡以为并不恰切。
此时被苏东坡视为知音的王朝云,说:“学士所晒,是一肚不合时宜”。
所谓的“一肚不合时宜”,王朝云暗指苏东坡多次被贬,不容于官场。
汉代崔寔《四民月令》中,最早记载了七月七日晒经书而不蠹(dù)的习俗。
明朝陶宗仪有诗《七夕次万山韵》:“曝书偶忘今朝是,乞巧欣逢此夕临。
”清朝乾隆皇帝有诗道:“正当复七日,……曦朗曝书宜”。
可见,七夕晒书,是很普及的民间习俗。
七夕节禁忌
除了中国传统的乞巧节之外,七月初七为道教五腊日之一的“道德腊”。
道教据古代腊日祭先祖、百神之制,创五腊日(南北朝成书的《赤松子章历》已载此),至今为道教所奉行。
据《赤松子章历》记载:七月初七道德腊,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学业文籍,名官降益。其日可谢罪、请福、服气、沐浴、祭祀先亡。其日不可伐树碎石,食啖酸咸,乘骑临险。可导引摄理,展舒筋骨。
七夕是个吉祥的日子,却唯独不适合交配。农历七月有两天是非常重要,且要禁欲的,其中就有七夕。这在众多民俗古书中均有记载,如:
01. 《急救广生集》:“是月初七日,切戒色欲,勿想恶事。十五日犯色欲,损寿。
02. 《杨公忌》:“是月初七为道德腊,十五日为中元,二日戒夫妇入房。”
03. 七月除了七夕外,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也就是鬼节,这一天也是要禁欲的。
七夕宜做之事
某些日子天生带有神性。
比如我们之前讲过的特殊日子:农历三月三、端午,还有七夕,这些日子因为阴阳特殊的角度,具有某些特殊精气神,会让在此时生长的生物也多少具备些这种能量。
比如三月三这天的植物通灵的特别多,五月五日端午时采摘的艾草阳气最旺,所以这两天也是传统的采药旺季。古来采药,其实采的是植物的巅峰状态!
七夕这一天,是除端午节之外,被古书记录最多的日子。那么,这一天,有什么特别呢?
1
宜晒书、晒皮草
《云笈七签》云:七日曝皮裘,可以避蛀。
《家塾事亲》曰:七日取角蒿置毡褥书籍中,可以避蠹。
《法天生意》云:又可避蛇。收芙蓉叶可以治肿,干为末,醋调一味敷肿上,可消。
七夕也是读书人传统的晒书节,可以晒书、晒皮草,防蛀!
角蒿,就是中药羊角透骨草,是一味生长很广泛的植物,七夕这天采角蒿,晒干了可以放在书里、褥子下面避虫,也可以避蛇。角蒿香气袭人、浓郁芬芳,芳香可祛秽。
2
宜草药煮水洗头
《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
旧时女子不常洗头,到了七月初七这一天,则家家妇女皆要用草药洗头。去山上采荆树叶荆柳叶、柏叶、桃枝……煮水就可以洗了。
另外,根据古书记载,七夕还是采麻叶、莲花、蒺藜子、芙蓉叶、等草药的好日子,也是制作一些特别药膏、药丸的日子。七月七,真的是很特别的一天。
七夕节传统习俗
1
小易
古人在“七夕”时有许多民俗活动。
南北朝时就有所谓“七夕节”,优伶扮演《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
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宴会,以赏节序。
宋时以七夕为“女儿节”,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星空,默默祷告,根据所看到的迷蒙景象,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当夜的花样更多。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在朦胧月色中以丝线连穿7个针孔。
七夕节的民间习俗很多,不是单纯的送一送花或信物。南方城市选择定情信物,得票率最高的是红豆。红豆是江南的,北方不太讲,北方最讲的还是中国结。
2
夜观星
七夕最早的来源据传跟星宿崇拜有关,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古代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
单身的女孩子更要拜银河,在南瓜棚下冥想,传说能收获千年不渝的爱情。
有一种乞巧的方式,越下雨天越黑,就去逮蜘蛛,放在小盒子,隔一段时间看蛛网结得怎样。女孩子就是乞巧。男孩子就是乞文。现在也有人玩,他说想考博士等等,也在乞文。还有一种下雨了,是云彩了,就观云乞巧,这一般都是登高,上山坡上去,看一看这些云彩像什么。
如果仔细望天空,有的云彩像动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宝物,有的像饰物,谁看到什么就得到了巧。如果看一片黑压压的,马上就要下雨了,那就是风调雨顺,寓意着五谷丰登。下雨接水,用这种水洗脸、洗澡等等,可以明目、爽身。
总之,七夕是吉日,适合做一些美好的事!
一、字面意思
夕的本意是初升的月亮,或者半个月亮。
七的意思就比较复杂了,这个需要动到“河图洛书”,从书上看可得知七为阴之始,八为阳之始。
比如女性的生长是以七数为准,男性的生长是以八数为准。
再比如人死需七七四十九天。
这些都汇集到一点:七代表阴之始。
月亮也是阴,七也是阴,所以怎么可能是情人节呢?
二、节日的来源
七夕是时间,这个节日在古代还是蛮隆重的,但看这个节日的别称:
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
这些节日中从来没有什么关于情人节的问题,而是向上天乞巧,让自己心灵手巧。
再看七夕附会的“牛郎织女”故事,牛郎织女两个人也不是情人关系,而是夫妻关系。当然版本有很多,一种是织女嫁给牛郎就很懒了,不再织布,王母惩罚他。第二种是大家都知道的版本,当然还是版本三。
所以这个节日与情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织女织布实际也是心灵手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故事的核心还是乞巧,只不过后来慢慢演变变成所谓的民间爱情故事,这个爱情故事不是情人而是夫妻反抗恶势力的故事。
三、古人为什么设这个节日
熟悉中国节日的朋友会发现,节日的设置是很意思的。
一月一是春节
二月二龙抬头
三月三是上巳节,广西还是很热闹,这才是标准的情人节,中原地带这个节已经和清明寒食等节合并了。
四月四也是一个节,不过这个节不太流行了。
五月五是端午
六月六也是一个节日,但不是怎么隆重,我们这里没这个节日,但在语言中还保留这个节日。
七月七不用说了
八月八在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节日。
九月九是重阳。
所以这就是节日的设计,先有七月七,然后附会上乞巧之类,当然也不知道为什么被商家运作成中国情人节了。中国的情人节应该在元宵加三月三这段时间。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dhaitang.com/baike/1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