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晚婚现象非常普遍,这是为何原因

不管在哪个朝代,晚婚现象普遍的原因,一般来说不是经济情况,就是战乱引起的社会动荡,当然,宋朝还要加上一条科举的原因。

唐朝晚婚现象非常普遍,这是为何原因图1

题主所说的唐朝出现晚婚现象,多半就是经济贫困和社会动荡的原因

白居易的《赠友五首》就有诗云:

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归

近代多离乱,婚姻多过期。

嫁娶既不早,生育常苦迟。

儿女未成人,父母已衰羸。

从诗句描写就可见当时的战乱引起社会动荡,严重的影响到结婚年龄的。

唐朝晚婚现象非常普遍,这是为何原因图2

唐朝的法定婚龄最初是贞观元年规定的男20、女15为最高婚龄,意思就是到那个年龄就必须结婚了,到开元二十二年,则规定男15,女13为最低婚龄,意思就是到那个年龄就可以结婚了。但实际上,还是存在晚婚现象的。

相关学者曾经把《唐代墓志汇编》和《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中有关女性男性婚龄作过考察统计,在开元二十二年(734)之前结婚的女性有113例,平均婚龄为17岁,男性有20例,平均婚龄为22.55岁;在之后结婚的女性有73例,平均婚龄为19.26岁,男性有21例,平均婚龄为25.62岁

从实际例子可以看出,现实情况与法定年龄恰恰是相反的,男女结婚年龄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这说明开元二十二年的诏令对实际生活并没有产生影响。

唐朝晚婚现象非常普遍,这是为何原因图3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安史之乱引起的社会动乱,严重的影响到正常的婚姻嫁娶,所以才让婚龄不降反升。

其次,就是经济上原因,赵守俨先生曾经通过史书、笔记、敦煌文献等记载分析,了解到唐朝婚礼仪礼之繁,贺客之众,勒索之甚,即使是中人之家,举办一次婚礼也难免倾家荡产,这自然影响到男女婚嫁,白居易的诗《议婚》就有很直观的体现。

白居易《秦中吟十首·议婚》

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人间无正色,悦目即为姝。颜色非相远,贫富则有殊。贫为时所弃,富为时所趋。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母兄未开口,已嫁不须臾。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馀。荆钗不直钱,衣上无真珠。几回人欲聘,临日又踟蹰。主人会良媒,置酒满玉壶。四座且勿饮,听我歌两途。富家女易嫁,嫁早轻其夫。贫家女难嫁,嫁晚孝于姑。闻君欲娶妇,娶妇意何如。

其三,还有门第观念盛行的原因,很多男性都在考中进士或者取得一定官职后,从而具备攀婚高门的资格后,才正式结婚的,所以,男性在三四十岁结婚也成为很自然的事,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们身边没有姬妾、不生育庶子女。

最后,还有因为居丧而造成晚婚的原因,为长辈守丧很容易造成适龄男女的婚期推迟。

归根结底,唐朝晚婚现象普遍的原因,就是上面四条。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唐代男女婚嫁年龄考略》、《唐代法定婚龄变化研究》等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dhaitang.com/baike/12870.html

(0)
上一篇 2023-05-01 13:51
下一篇 2023-05-01 14: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