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什么时候举办婚礼

古代在什么时候举办婚礼图1

古代婚礼举行时间应该是黄昏,也就是傍晚。

《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于先民的亲迎礼于黄昏时进行,此时,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敬的情愫。后来,当“昏”字加上了“女”字偏旁写作“婚礼”的时候,亲迎不再限于静谧的黄昏了,当然这一仪式的神圣意识也逐渐淡去。

大家可以从古代拜天地的用词中体会一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

关键是最后一句送入洞房,一般拜完天地就要入洞房睡觉觉了,当然得是晚上。

看看《西游记》中唐僧父亲陈光蕊成婚一段的记载

适值陈光蕊在楼下经过,小姐一见光蕊人材出众,知是新科状元,心内十分欢喜,就将绣球抛下,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猛听得一派笙箫细乐,十数个婢妾走下楼来,把光蕊马头挽住,迎状元入相府成婚。那丞相和夫人,即时出堂,唤宾人赞礼,将小姐配与光蕊。拜了天地,夫妻交拜毕,又拜了岳丈、岳母。丞相吩咐安排酒席,欢饮一宵。二人同携素手,共入兰房。

这可以说明,起码在吴承恩所在的明朝,婚礼的时间还是在傍晚的。

古代婚礼都在傍晚举行。

迎亲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新娘由姐姐或伴娘带出来交给父亲,再由父亲交给新郎。离开新娘家前,新郎新娘分别向父母 岳父母叩拜道别。

大花轿。六人 八人 十二人抬为佳 新娘到男方家后,由新郎家女眷亲自打开轿门请下新娘 再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也多为女性)将一打成同心结的红绳带交给新郎新娘 二人之间互牵着红绳走进礼堂 忌踩门槛:门槛代表着门面,新娘一定要从门槛上跨过去。

并由女童手持铜镜照在新郎新娘身上,以求幸福圆满。拜堂是婚礼的正式部分。

在堂前,由仪宾主持,新郎新娘站列拜天地、父母、夫妻对拜,乐起,礼成。礼后第二日早晨,新郎新娘一同拜见公婆,新郎也要将家里的所有亲属介绍给新娘 然后 新郎新娘向长辈奉茶,第三日,新娘和新郎同去合祭祖先,新娘便正式成为了这家人,婚礼正式结束。

婚后 新郎还要准备谢媒人的钱 叫做谢媒礼 也可以闹媒人等表示感谢。

古代在什么时候举办婚礼图2

古代婚礼都在傍晚举行。 我们在古装剧中经常会看到在成亲当天,新郎到 了晚上才醉醺醺地进入洞房,也许我们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不会是喝了一天变成这样的吧?其实不是这样 的,因为古时候,人们是在黄昏的时候举办婚礼的。

从结婚的“婚”字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古人的结 婚时间。“婚”字是“女”加“昏”,古人写结婚的 “婚”是写成黄昏的“昏”的。在上古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期间,流行抢 婚这一习俗。所谓的抢婚就是男子叫上自己的伙伴,趁着黄昏出去抢夺妇女,并逼迫她们和自己成婚。在 《周易•屯》爻辞中记载道:“屯如遭如,乘马班 如,匪寇婚媾……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意思是说 一帮貌似强盗的马队过来抢夺妇女,不愿服从的妇女 泣泪涟涟,拼命呼喊。后来这种抢夺妇女逼迫其结婚的习俗被人们抛 弃,但是其中的某些仪式却保留了下来,比如我国云南的某些少数民族和国外的一些地区仍然有抢婚的习 俗,只不过“抢婚”变成了结婚的仪式。而在黄昏 这个时间结婚的习俗也流传了下来。为了将结婚的 “婚”和黄昏的“昏”区分开来,所以在其旁边加了 个“女”字,就成了现在的“婚”。

迎亲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新娘由姐姐或伴娘带出来交给父亲,再由父
亲交给新郎。离开新娘家前,新郎新娘分别向父母、岳父母叩拜道别。新娘到 男方家后,由新郎家女眷亲自打开轿门请下新娘,再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 (也多为女性)将一打成同心结的红绳带交给新郎新娘。两人互牵着红绳走进 礼堂,忌踩门檻:门槛代表着门面,新娘一定要从门槛上跨过去。并由女童手
持铜镜照在新郎新娘身上,以求幸福圆满。

拜堂是婚礼的正式部分。在堂前,由仪宾主持,新郎新娘站列拜天地、拜
父母、夫妻对拜,乐起,礼成。礼后第二日早晨,新郎新娘一同拜见公婆,新 郎也要将家里的所有亲属介绍给新娘。然后,新郎新娘向长辈奉茶。第三日, 新娘和新郎同去合祭祖先,新娘便正式成为家中的一员,婚礼正式结束。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dhaitang.com/baike/6616.html

(0)
上一篇 2023-01-01 11:29
下一篇 2023-01-01 11: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