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牛郎织女的传说见于诗经,但真正内容确定是汉末《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七夕节成为习俗,则是魏晋南北朝的时代了。
从牛郎织女的故事和节日乞巧看来,应该是纺织业第一次集中生产。
估计是当时纺织技术不发达,牛郎织女故事诞生时,纺织业主认为集中生产的效率更高,因为织工妹子可以不从事日常家务。
但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是本能,作为弱势的一方,纺织女工团体规模随大,但仍然不断遭受纺织业主的盘剥。
于是大量织工逃跑,或者像《天仙配》那样,集资赎回自由。
而天河配,应该是纺织业主面对不断流失的纺织女工,最后达成一种妥协。
应该是纺织工具发展,妇女在家的织布效率并不低,纺织业主逐步接受了这个结果。
而对于妇女来说,由于有丈夫耕地收入的补充,和业主议价是有了底气。
终于,男耕女织的独立家庭,成为从上到下都认可的主流社会组成模式。
妻子也承认,更高的织布效率,为家庭带来更多收入,能让夫妻感情更好。
所以七夕有乞巧的环节,就是希望自己能为家庭带去更多的贡献。
七夕,是纪念通过不断的抗争和妥协,两口子建立的独立家庭终于成为主流。
而这种主流,也要靠夫妻努力来促进,才能让家庭生活的质量更高。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dhaitang.com/gonglue/2299.html